熱在三伏的伏是什麼意思 熱在三伏的伏指的是什麼

來源:酷知集 7.9K

導語:俗話説,熱在三伏,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是三伏了。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關於三伏的內容,那麼,大家知道熱在三伏的伏是什麼意思?熱在三伏的伏指的是什麼?來看看小編整理的最新內容,請大家欣賞。

熱在三伏的伏是什麼意思

熱在三伏的伏是什麼意思 熱在三伏的伏指的是什麼

熱在三伏

伏的意思是隱藏起來,躲避酷暑盛夏的意思。《史記正義》還説:“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御之。”古人認為狗是陽性家畜,殺狗塗血於四門,可以去除熱毒惡氣。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裏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覆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裏。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是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熱在三伏的伏是什麼意思 熱在三伏的伏指的是什麼 第2張

 三伏

熱在三伏的意思

熱在三伏是形容農曆年中最炎熱時候的諺語。三伏,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為什麼"夏至三庚"開始入伏呢?據《歷忌釋》載:"伏者何也?金氣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於立秋,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初學記》卷四引《陰陽書》:“從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又據<史記>秦紀載:"德公二年初作伏詞,正義雲: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着隱伏解盛暑也,是以"伏"一詞當起源於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中伏、末伏亦稱頭伏、二伏、三伏,故“三伏”亦指稱“末伏”。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熱在三伏的伏是什麼意思 熱在三伏的伏指的是什麼 第3張

  三伏天氣

夏練三伏

俗語説“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温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着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鍊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温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鍊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温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