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 浙西地區秋分習俗活動

來源:酷知集 2.54W

導語: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不管是節日還是節氣,我國南北方地區的習俗肯定是不盡相同的,尤其在飲食方面更是有明顯的差異,就説中秋節吃月餅吧,有的地區喜歡吃鮮肉餡的,有的地方喜歡吃蛋黃餡的,但各有特色。下面我們來了解我國各地及浙西地區秋分習俗活動。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 浙西地區秋分習俗活動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 浙西地區秋分習俗活動

  秋分節氣(來源:網絡)

吃秋菜: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豎蛋: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説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 浙西地區秋分習俗活動 第2張

  秋分節氣(來源:網絡)

浙西地區秋分習俗活動

舊時,紹興人過四時八節,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禮儀,根據地方誌,可追溯到春秋末期的吳越民俗。所謂“四時”,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謂“八節”,即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陽、立冬、年節。

時到秋分,秋收在望,以稻穀為例,農諺説得好:“白露白咪咪,秋分頭出齊”,“秋分不出頭,割割好飼牛”,指的就是秋分獨特的農業屬性。紹興方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陸紀生説:“秋分前後是晚稻抽穗的時期,也是其成長的關鍵時節,如果這個時候不能正常孕穗抽穗,那就會影響結實。秋分時節,大致能判定當年水稻的收成情況,這是紹興農民在長期農業勞作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24個傳統節氣可以分為農事節氣和時令節氣,秋分正是代表收成的農事節氣。”紹興民俗文化研究專家張觀達表示,在古時候的紹興,在寓意豐收的秋分節氣,流傳着“謝天拜地”的習俗。

秋分傳統習俗有哪些 浙西地區秋分習俗活動 第3張

  秋分節氣(來源:網絡)

秋分其他習俗活動

送秋牛: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説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説啥,説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説秋”,説秋人便叫“秋官”。

放風箏: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粘雀子嘴: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着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願望,不過這其中也説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