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

来源:酷知集 1.51W

导语:小暑是6月7日迎来,于7月22日结束。而三伏天于7月17日迎来,所以小暑节气“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候炎热起来。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意指天气太热了,人变得散漫,连三餐都懒得准备。于是,人们通过适当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因为小暑于三伏相近,所以小暑节气习俗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想了解更多请看下文吧。


小暑节气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旧时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说唱“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东晋史家孙盛撰《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南朝梁宗懔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