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潑水節的來歷 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

來源:酷知集 1.53W

導語:潑水節不僅僅是傣族的傳統,很多國內外的民族都有潑水節,只是節日的意義不一樣而已。在我國的湖南酉水就有一個潑水節,他被稱為沅陵苗族潑水節。那麼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苗族的潑水節有什麼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苗族潑水節的來歷。

苗族潑水節的來歷 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

苗族潑水節的來歷 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

潑水節

每年的9月11-13日就是沅陵苗族潑水節,也叫作沅陵山水運動節。湖南酉水岸邊的潑水節自古就有,潑水是他們尋找愛情的主要方式,因為男人大多做船工縴夫排古佬,在水裡討生活。女人常在河邊等男人,所以對上眼的男女就以對歌與潑水錶達愛意,後來逐步就延伸成了苗族潑水節。

 苗族潑水節的活動

幾十個身著苗族民族盛裝的女子在岸邊載歌載舞,唱著《六口茶》、《黃四姐》。一條龍舟載著40多位赤膊漢子聞聲而來,對著岸邊的女子大喊一聲“那個妹子,我喜歡你”,一槳水打了過來。女子覺得那漢子不錯,一盆水潑了下去,歌聲唱了起來“喝了老孃洗腳水,快來陪我嬉一嬉”。40多位漢子大喊“岸上的妹子,我們來陪你嬉一嬉!”衝上岸,抱著女孩進入潑水場地。水池中央,擊鼓巫師一聲大吼,一面大的苗鼓響了起來,男男女女圍著苗鼓跳了起來,這是本土的“苗鼓舞”。遊客肩摟肩、手牽手跳了起來,歡了起來。隨著擊鼓巫師一聲大吼,苗族女人首先向空中潑水,潑出不同的造型。擊鼓巫師又一聲大吼,女人突然向男人發潑,雙方對潑起來,潑水節進入高潮。

苗族潑水節的來歷 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 第2張

苗族水的文化

 苗族水的文化

關於“水鼓舞”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年春天,夜郎大旱,水井枯乾,溪河斷流,田土龜裂,餓殍遍野。眼看在這方土地上將無法繼續生存不下去,一位苗名叫告翌仲的老人為尋水源,來到了如今水鼓舞起鼓的地方掘井取水,卻不慎被身後倒塌的泥土掩埋而亡。當日晚上,老人託夢與其兒孫,說這是個好地方,就讓他在此長眠吧!翌日,子女們便攜帶香紙來到此地祭奠老人。說也奇怪,頓時烏雲密佈,雷聲齊鳴,隨後普降甘露,解了苗族人民們的燃眉之急。

從此,每逢遇到久旱未雨,當地苗族同胞們便邀約來到今天起鼓的地方,進香燒紙,天必顯靈。於是相沿至今,演變成俗。

起鼓儀式莊重而頗顯神祕。只見參加祭奠的男女老幼皆雙手撐地,伏在水地泥裡,任衣服泥垢浸溼也毫不介意。長者右手執刀,左手拿鴨,一邊口中吟誦祭詞,一邊把鴨子殺死,把鴨血灑向四周,把鴨子拋向空中。其他眾人皆在四周焚香燒紙,酌酒敬主,口中祈福,以祭先人。

水鼓節起鼓當天,苗族村民們便早早地叫醒自家孩子,趕去集市上買來香紙酒肉等祭品。吃過早飯,全寨人穿戴一新。男子身穿女人衣裙(不知有啥講究?),頭戴斗笠,倒背蓑衣,腳穿草鞋;女子與小孩則身著節日苗族盛裝,穿金戴銀,早早地來到起鼓地點等候。而眾多年輕男子則會敲著一面木鼓,抬著一隻公鴨、籮筐、酒罈等物件從“甘棟榔”(苗語,寨中一地名)出發,挨家挨戶討祭品,當地稱“走寨”。然後,把徵集而來的祭品抬到起鼓的地方,由寨中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起鼓”儀式。

想要了解更多潑水節資訊查詢請點選》》》潑水節的來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