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冬至的意義和風俗 2018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來源:酷知集 1.84W

導語:冬至就要到了,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2018冬至的意義和風俗?那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冬至的意義和風俗。要準備過冬了,白天的時間也會變短,夜間變長。這時候人們會吃餃子過冬至,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2018冬至的意義和風俗 2018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2018冬至的意義和風俗 2018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2018冬至的意義和風俗 2018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陽執行到黃經270度時。據史料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節氣,古稱“日短”或“日短至”。

冬至日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過了這天,太陽逐漸北移,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氣象資料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南下,造成驟然降溫。冬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冬至這天起開始步入“進九天”。

老人們常說“冬至不過不寒”,這話有一定道理。明日,我們迎來冬至,這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自冬至開始,我國便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氣象資料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南下,造成驟然降溫。

2018冬至的意義和風俗 2018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第2張

冬至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同時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節有自已的飲食,北方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全家圍桌而食,稱“蒸冬”,南方則吃豆腐,當地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2018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2018冬至的意義和風俗 2018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 第3張

冬至

很久很久以前,其實也不久,也就是在1800多年前的漢朝,有一位和華佗同時代的神醫叫做張仲景。張仲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寫出《傷寒雜病論》的那位,被稱作“醫聖”。

他雖然精通醫術,但是官做得也不小,在建安年間,曾官至長沙太守,也就是相當於湖南省的省長,部級幹部。雖然貴為太守,但是張仲景卻熱衷給老百姓看病,他的衙門甚至因為前來求病的人太多而成為了臨時的醫館!這可是古今第一人!

到了告老還鄉的年紀,他啟程回家鄉南陽。當時正是冬季,家鄉的白河都結了厚厚的冰,呼嘯的北風像一把把刀子割在人臉上。張仲景看到很多飢寒交迫的貧苦百姓在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有些人的耳朵甚至都凍傷了!

他回到家幾日睡不著覺,終於想出一個方子。

第二天他在南陽東關的空地上搭起大棚,起火燒鍋。他要向這些窮苦的老百姓舍藥治病。

這是一種很特殊的“藥”:用麵包將羊肉、辣椒及一些奇特藥材剁成的餡包成耳朵形狀,然後用熱水煮熟。

滾燙的“耳朵”一口咬下頓時像有一股“仙氣”流進身體,渾身通透。老百姓吃得不亦樂乎,身上的凍傷也漸漸好了。

這種形狀像“耳朵”的藥叫做“嬌耳”。後來民間紛紛仿效張仲景,經過不斷地改進和“升級”,就成了我們今天吃的“餃子”。

因為“餃子”特殊的發音,現在人們又賦予了它“驕子”的內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