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設定的節日 古代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來源:酷知集 2.76W

導讀:不少節日的設立都是為了紀念某個人物,比如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寒食節也是一個紀念某人的節日,那麼你知道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設定的節日嗎?想知道古代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就來瞧瞧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吧。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設定的節日 古代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寒食節

寒食節是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的,也把為了找出介子推而放火燒山的那一天規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吃青團和糯米糖藕。

介子推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耳的臣子,在重耳躲避禍害的流亡期間,忠心耿耿的大臣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當有大臣提及,晉文公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

可介子推閉門不見,帶著老母親躲入了深山。晉文公為了讓介子推主動出來,下令火燒山。最後卻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還給晉文公留下一首血詩。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設定的節日 古代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第2張

寒食節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寒食節習俗

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節日演變文化

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子推禁菸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設定的節日 古代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第3張

寒食節

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菸冷食的執著,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子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麵燕,介休方言為教育後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風亮節;寒食節插柳,意為追求政治清明。

在元雜劇及明代小說、晉劇、近代京劇、現代晉劇中,都有許多介子推暨寒食節的專門曲目和章回。從東漢以來,關於介子推的傳說、故事及碑刻也成為研究三晉民間文學和金石藝術的重要史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