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是怎麼產生的

來源:酷知集 8.26K

導語:每種自然災害都有其形成過程,地震也一樣。根據其形成過程,我們可以探討出一些有效應對的方法。那麼,你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嗎?地震的出現與地理位置有什麼關係嗎?一般地震是怎麼產生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地震的形成過程。

 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是怎麼產生的

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是怎麼產生的

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岩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

由於地質構造活動引發的地震叫構造地震;

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層(特別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地殼構造的複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岩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

世界六大板塊與地震帶

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是怎麼產生的 第2張

地震帶

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太平洋板塊-大部分的太平洋 (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

歐亞板塊-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 (包括中南半島,不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非洲板塊-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

美洲板塊-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

印度洋板塊-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南極洲板塊-南極洲與南美洲西側太平洋。 基本被大洋盤踞的板塊:太平洋板塊

比較活躍的板塊之間,形成了地震帶。

地球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中海、洋脊地震帶。地震帶基本上在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佈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絡。

環太平洋火山:分佈於瀕臨太平洋的大陸邊緣與島嶼。從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開始,向南經南美洲南端、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到南喬治亞島;向北經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到日本群島;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向東南經馬里亞納群島、關島到雅浦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群島、我國臺灣、菲律賓到蘇拉威西島,與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匯合後,經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斐濟島到紐西蘭。其基本位置和環太平洋火山帶相同,但影響範圍較火山作用帶稍寬,連續成帶性也更明顯。這條地震帶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幾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向東經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邊境、經過緬甸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它橫越歐亞非三洲,全長2萬多公里,基本上與東西向火山帶位置相同,但帶狀特性更加鮮明。該帶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帶:分佈在全球洋脊的軸部,均為淺源地震,震級一般較小。

此外,大陸內部還有一些分佈範圍相對較小的地震帶。如東非裂谷地震帶。我國鄰近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帶的交接地區,地震頻繁。歷史上以及近期都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如1966年邢臺地震,1973年甘孜地震,1975年海城營口地震,1975年溧陽地震、爐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雲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陽地震。這些地震除發生在溧陽的兩次地震略低於7級外,其餘均在7級以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