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什麼 夏季六個節氣分別是指什麼

來源:酷知集 1.89W

導語:古時候的農曆是以太陰(月亮)來計算時間的,所以農曆與24節氣不是一一對應的,每一年會有所變化。那麼,大家知道夏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什麼?夏季六個節氣分別是指什麼?以下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夏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什麼

夏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什麼 夏季六個節氣分別是指什麼

大暑

夏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

每年陽曆5月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45°,是立夏季節,表示夏季的開始,萬物生長,炎熱的天氣將要來臨,農業生產進入繁忙季節。

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以南地區日平均氣溫在20℃以上,進入真正的夏季。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在18℃~20℃之間。

此時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大忙季節,同時其他春播作物管理也十分棘手。夏收作物進入生長晚期,油菜接近成熟。江南在立夏以後將進入梅雨季節,雨量和雨水次數明顯增多,農田管理在防治水災的同時,要謹防因雨溼誘發小麥病害。

小滿

每年陽曆5月21日、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60°,是小滿節氣。“小”是說作物剛開始成熟,“滿”指麥類作物子粒飽滿,但與真正成熟相比還差些時日。

小滿時節食物容易腐敗變質,蒼蠅等昆蟲逐漸增多,導致病菌的生長繁殖。人體抵抗力降低,要加強自身的防範,蔬菜要衝洗乾淨,水果要洗乾淨削皮。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體力下降。

夏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什麼 夏季六個節氣分別是指什麼 第2張

 立夏

芒種

每年陽曆的6月5日、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是芒種節氣。芒種指大麥小麥等有芒的植物,需抓緊時間收割;晚谷、粟等農作物要繁忙地播種。

芒種季節是收、種、管的三忙季節,麥已成熟,如果遇到連雨天氣,會使小麥無法及時收割、脫粒而導致倒伏等,必須抓緊有利時機收割脫粒。而夏大豆、夏玉米等作物要提早播種栽插,保證較高的產量。

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呈東多西少的分佈。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

夏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什麼 夏季六個節氣分別是指什麼 第3張

小暑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後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大暑

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是大暑。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