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退避三舍說明了什麼道理

來源:酷知集 5.2K

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講了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出了晉國,一直在外流浪。重耳來到楚國後,楚成王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重耳答應楚王,若晉楚之間發生戰爭,他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多年後,晉楚之間發生戰爭,晉文公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楚軍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結果大敗。

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退避三舍說明了什麼道理

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

退避三舍是一個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原意指為了迴避與對方的衝突,主動退讓九十里;常用於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退避三舍說明了什麼道理?

成語告訴人們,退並不一定代表軟弱可欺,相反應該謹慎,以防有詐。而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時,懂得繞個彎,退一步,還是會有更寬廣的路。兩軍交戰時,一方退讓,情況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實力較強,暫時避其鋒芒,二是迷惑另一方,使其放鬆警惕,起到驕敵的作用。隨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戰勝之。成語中晉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屬於後者。此外,晉文公此舉還有回報當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