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來源:酷知集 6.31K

導語: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國家服務於農業生產而產生的一種補充曆法,儘管到了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脱離了土地耕種的模式,但是二十四節氣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我們就從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開始,這份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請收好!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二十四節氣夏至

2020年小寒時間:1月6日,05:29:59,農曆2019年十二月(大)十三

2020年大寒時間:1月20日,22:54:33,農曆2019年十二月(大)廿七

2020年立春時間:2月4日,17:03:12,農曆2020年正月(小)十一

2020年雨水時間:2月19日,12:56:53,農曆2020年正月(小)廿六

2020年驚蟄時間:3月5日,10:56:44,農曆2020年二月(大)十二

2020年春分時間:3月20日,11:49:29,農曆2020年二月(大)廿七

2020年清明時間:4月4日,15:38:02,農曆2020年三月(大)十二

2020年穀雨時間:4月19日,22:45:21,農曆2020年三月(大)廿七

2020年立夏時間:5月5日,08:51:16,農曆2020年四月(大)十三

2020年小滿時間:5月20日,21:49:09,農曆2020年四月(大)廿八

2020年芒種時間:6月5日,12:58:18,農曆2020年四月(大)十四

2020年夏至時間:6月21日,05:43:33,農曆2020年四月(大)三十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第2張

二十四節氣小暑

2020年小暑時間:7月6日,23:14:20,農曆2020年五月(小)十五

2020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6:36:44,農曆2020年六月(小)初二

2020年立秋時間:8月7日,09:06:03,農曆2020年六月(小)十八

2020年處暑時間:8月22日,23:44:48,農曆2020年七月(大)初四

2020年白露時間:9月7日,12:07:54,農曆2020年七月(大)二十

2020年秋分時間:9月22日,21:30:32,農曆2020年八月(小)初五

2020年寒露時間:10月8日,03:55:07,農曆2020年八月(小)廿一

2020年霜降時間:10月23日,06:59:25,農曆2020年九月(大)初七

2020年立冬時間:11月7日,07:13:46,農曆2020年九月(大)廿二

2020年小雪時間:11月22日,04:39:38,農曆2020年十月(小)初七

2020年大雪時間:12月7日,00:09:21,農曆2020年十月(小)廿二

2020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18:02:12,農曆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2020年24節氣對應農曆時間 第3張

二十四節氣立秋

 立春(公曆2月3-5日)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這一天後,草木復甦,萬物始生,春天到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儀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東方的芒神,祈求豐收。

 雨水(公曆2月18-20日)

雨水後,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樹梢多了一絲綠意,忙碌的春耕也開始了。

“雨水節,回孃家”,出嫁的女兒要帶着老公,提着兩把藤椅和“罐罐肉”,回孃家看父母,有孩子的,還要為自己的兒女拉保保。

 驚蟄(公曆3月5-7日)

“驚蟄至,雷聲起。”正如其名中的“驚”,轟轟轟,冬眠的小動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為莊稼防蟲,這一天,還要“打小人”驅走黴運。

因為“梨”與“離”同音,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驚蟄這天,吃梨成了保留節目。

春分(公曆3月20-22日)

春分一天,晝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會在這一天校對度量衡器具。

此外,每年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樣一個遊戲:讓圓滾滾的雞蛋立起來。這個看似簡單又高難度的遊戲延續了數千年。

 清明(公曆4月4-6日)

清明是入節日的特殊節氣。這日的很多習俗與郊遊踏青有關:盪鞦韆、放風箏、蹴鞠、插柳。

清明這個節氣很糾結,既有思念故人的悲傷,又有踏青賞景的愜意,黃庭堅就寫了“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穀雨(公曆4月19-21日)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巴蜀等地開始下起夜雨。

除了農作,古人們在穀雨做的事情還很多:青年婦女要“走穀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採穀雨茶,傳説可以清火、明目,還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立夏(公曆5月5-7日)

“槐柳陰初密”,立夏之後,萬物從初生進入了繁茂。其實,按氣象學意義,立夏並不是就到了夏天。不少人愛吃的茶葉蛋是因“立夏”而來,它可是這天最經典的食物,聽説立夏日吃了雞蛋可以祈禱夏日平安。

不過,很多胖紙應該很不喜歡這個立夏,因這一天要“秤人”,這個殘忍習俗的“始作俑者”據説是諸葛亮。

小滿(公曆5月20-22日)

“滿”,此時,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經開始飽滿。不過,又有個“小”字,所以它們還要等段時間才能成熟。

“立夏小滿正栽秧”,小滿正是插水稻的季節,而農民們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稻田裏的水的充足,“小滿不滿,乾斷思坎”。

芒種(公曆6月5-7日)

芒種很忙,既有大麥、小麥等要搶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種。

此時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從夏朝開始,芒種時節便有了煮梅的習俗,酸梅湯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夏至(公曆6月21-22日)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達最長,之後就慢慢縮短。

雖然如此,夏至卻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不過,由於空氣對流旺盛,尤其是午後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陣雨,就像劉禹錫筆下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小暑(公曆7月6-8日)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小暑有多熱,看陸游這句詩便知。小暑的標誌是出梅、入伏。

過後,就是三伏天。不過,小暑也是個碩果累累的日子。農民勞作半年終於可以嚐到新稻穀了。

大暑(公曆7月22-24日)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極端天氣如旱、澇、風災也十分頻繁,因此,農民們要看準時機,搶收搶種,抗旱排澇。不過,他們也會忙裏偷閒,用吃來犒勞自己。

浙江台州人吃薑汁來去除體內濕氣,廣東人則吃燒仙草來消暑,而福建莆田人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熱性的荔枝、羊肉來“以毒攻毒”。

立秋(公曆8月7-9日)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也預示着豐收的開始。宋代,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這一天的風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可在夜裏到田園摸索摘取瓜豆。

摸南瓜,易生男;摸扁豆,易生女;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處暑(公曆8月22-24日)

“處”含有躲藏、終止之意,“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氣温逐漸下降。

處暑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

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説,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白露(公曆9月7-9日)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白露期間,各地的習俗也有不同。

例如,舊時南京人十分青睞“白露茶”,而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秋分(公曆9月22-24日)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氣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寒露(公曆10月8-9日)

寒露時節,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此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從中醫的角度講,此時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應該注重養生,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

霜降(公曆10月23-24日)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這時,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有些地方的説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立冬(公曆11月7-8日)

立冬,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物。另外老話常説“今冬麥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

小雪(公曆11月22-23日)

小雪時,醃臘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所謂“冬臘風醃,蓄以御冬”,小雪後氣温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另外吃餈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習俗,餈粑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公曆12月6-8日)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到了這個時段,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而凍雨(雨凇)、霧凇等特殊氣候現象也成為該時節的獨特景觀。

此時,“觀賞封河”也是北方獨特的景觀。到了大雪節氣,北方河裏的水往往都被冰凍起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點到達一年的最南端,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

民間有從冬至日開始“數九”的習俗,宮廷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冬至也是養生的大好時節。

小寒(公曆1月5-7日)

小寒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温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温低於小寒的。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着寫春聯、剪窗花,購置年貨,為春節做準備。

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説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大寒(公曆1月20-21日)

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這一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就是“食補”,八寶飯,芪杞燉子雞,羊肉燉白蘿蔔,紅杞田七雞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備的佳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