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又叫什麼節

來源:酷知集 1.77W

導語:每年農曆七月十五這天,便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中元節。當然啦,我國傳統節日總是有很多叫法,那麼,農曆七月十五又叫什麼節呢?到底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在我國民間又被叫做鬼節,除此之外還被叫做盂蘭盆節。

中元節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又叫什麼節

中元節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又叫什麼節

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齋孤、地官節。

一般認為,中元節,又名“盂蘭盆節”、“鬼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説法,三者呈並列關係,而非一個節日的三個不同名稱。自道教興起後,“三元説”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後期正式被固定為節名,並將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這個節日是三俗合一的節日。

古人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祭祀,“七月半”源於民間世俗、道教、佛教三種文化,其祭祀文化流傳已久,影響地域廣泛。“七”,在我國的數字當中,是一個奇數:七巧、七星、七彩、七律;《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然而,長久以來,我國的一些地方認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從道教中元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因為以訛傳訛,於是有一些地方把七月認為是一個“諸事不宜”的月份,例如七月不可出門、不可開刀、不可結婚、不可購屋、不可搬家等等。其實,七月是個吉祥的月份。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着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後期的“七月半”習俗,可以説是世俗、道教與佛教的融合。

中元節為什麼又被叫做盂蘭盆節

中元節是什麼節 農曆七月十五又叫什麼節 第2張

盂蘭盆節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佛典《佛説盂蘭盆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着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説:“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裏,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脱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説:“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歡日(於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間,僧眾聚集一處安居,堅持戒律、皎潔其行,於最後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請僧眾舉出各自所犯之過失,於大眾中發露懺悔而得清淨,自生喜悦,稱為自恣。又十方諸佛歡喜其安居圓滿之精進修行,故亦稱佛歡喜日、歡喜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從此,在漢語系佛教地區,根據《佛説盂蘭盆經》而於每年七月十五日便舉行超度歷代宗親佛教儀式,稱為盂蘭盆法會、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等。盂蘭盆法會有複雜的儀規,儀潤《百丈清規證義記》卷八中詳載《蘭盆儀軌摘要》,雲全卷見《蘭盆會纂》中。其中有淨壇繞經、上蘭盆供、眾僧受食諸儀節。

傳説,有個叫做目連的人做夢,他夢見自己去世的母親淪落在餓鬼行列中,於是,他送飯給母親,卻屢屢不行。目連將此事告訴佛,佛勸他供養僧眾多行善事,以解脱母親在陰間的罪孽,目連在七月十五這天作盂蘭盆(梵意為“解救倒懸”),於是,僧眾們“皆先為施主家咒愿,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目連尊者的母親脱離了苦海。由此可見,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