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休和請假的區別 調休與請假的不同

來源:酷知集 2.27W

導語:眾所周知,調休的意義在於放鬆休閒, 大家可以利用假期進行學習、旅遊、休息等等。那麼,今天小編想跟朋友們來説説,調休和請假的區別有哪些?調休與請假的不同是什麼?有不知道的小夥伴趕快跟着小編來學習一下吧,希望大家閲讀愉快。

調休和請假的區別

調休和請假的區別 調休與請假的不同

假期調休

一、從詞語的含義來區別。

1、請假,是指因病或因事請求在一定時期不工作或學習或有特殊事情。

2、調休,是指某個工作日責令其不上班,而到週末卻要員工來還班。

二、從是否扣工資來區別。

1、請假:請假會根據請假天數扣除相應的工資。

2、調休:用未休假補工作日放假或請假時間,不會扣除相應工資。

調休和請假的區別 調休與請假的不同 第2張

調休放假

法定節假日不可調休

員工在休息日確因工作需要,經部門長批准而進行的加班,可以享受因加班而產生的調休假。

員工享受調休假時,應充分考慮本部門的工作安排,並提前一週向上司遞交申請,安排好交接工作,經部門長同意並簽字後方可享受。

員工享受調休假時,應在調休申請單後附有總經理批准的加班申請單。在人事總務部辦理調休手續時,須出示本部門部門長批准的調休申請單,否則不予調休。

調休假期內,只有薪資,沒有福利。薪資標準為員工本人的日標準工資。日標準工資計算辦法為:日標準工資=月基本工資/21(計算方法以下皆同)。

調休假可以累計,沒有法律規定必須多少期限內休完(如離職時仍沒休完,可以主張加班費)。調休天數不得大於加班天數,原則上不得超過3天。超過3天按事假處理。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調休時,應充分做好工作安排,責任到人,因工作安排不當出現的問題,將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同時部門長附有連帶責任。

調休和請假的區別 調休與請假的不同 第3張

調休圖片

古代的休假

在中國,休假的歷史源遠流長,這或許可以説明“想要休息是全人類共同的心願”。

最早的休假應該出現於漢朝,叫作“休沐”,在漢律中規定“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就是説當時上五天班休息一天,這一天是用來洗澡的。

等到隋唐兩宋終於出現了“節假日”的概念,當時的工作制度叫作“旬休”,也就是幹十天休一天,聽起來似乎還不如漢朝,但實際上朝廷增加了大量的節假日作為補償,包括清明、端午、夏至、中秋等等。在《唐六典》中就有明確的記載,節假日最久的是七天,在元正和冬至兩節。其次是清明,放四天。再次是夏至、臘八,放三天。其他零零散散的小節日一般休假一天或兩天。其中最特殊的節日叫作“千秋節”,一般放三天,是皇帝的生日。還有二月十五,也要放三天,因為這天是老子的生日,而李唐以老子後人自居,因此放假。

那個時候一般官員能享受到最久的假期叫作“授衣假”,授衣説的是冬天去找裁縫量體裁衣,一般放假十五天。

假期最多的朝代是宋朝,逢假必休,每年的休息日高達112天。假期最少的朝代則是明朝,尤其是朱元璋時期,每年休假僅三天,分別是春節、冬至和老朱生日。等朱元璋去世,假期立刻增加至18天,但和宋朝相比仍然少得可憐。

等到清朝,假日製度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動,起初清朝推行隋唐時期的旬休制度,每十天休息一天,再加上清廷安排的節假日,每年大概有六十多天的假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