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名字的由來

來源:酷知集 2.85W

宣城城地處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説。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宣城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那你知道宣城名字的由來嗎?

宣城名字的由來

宣城一帶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古代文明,根據出土的古代石器和陶器,這裏應屬於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擴張區。

春秋時期,吳國興起統治東南一帶。越滅吳,楚滅越,吳越楚三國相繼統治宣城一帶。

秦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宣城一帶屬鄣郡地。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陽郡郡治設在宛陵,今宣州區。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陽郡置宣城郡,治宛陵,隸揚州。自此,宣城一直作為州、郡一級政區存在。

隋初廢郡,改南豫州(南北朝時期僑置州,後期州治宣城)為宣州,不久又改稱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間一度改稱宣城郡,以後複稱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為寧國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寧國府為寧國路,後更名為寧安府、宣城府、宣州府。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佔領宣城後,複稱寧國府,直至清末。

明、清為寧國府所在地。民國元年(1912)廢道州府,省直轄縣。

民國三年(1914年)至民國十七年(1928宣城市年),屬蕪湖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春設宣城首席縣長,11月設行政督察區,宣城為第九區,署治宣城,抗日戰爭期間移駐涇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第九區改為第六區,抗戰勝利後,署治移駐蕪湖。

1949年5月,成立宣城專區,公署駐宣城,轄宣城、郎溪、廣德、涇縣、寧國5縣和宣城市(析宣城縣城關鎮置,後於1950年3月撤銷)。

1950年6月,宣城專區、蕪當專區合併為宣城專區,專員公署駐宣城,轄宣城、郎溪、廣德、涇縣、南陵、寧國、當塗7縣。

1952年1月,宣城專區撤銷,轄縣併入新成立的蕪湖專區,1971年改稱蕪湖地區。

1980年2月,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

1982年4月,地區行政公署移駐宣城。

1983年6月,南陵、繁昌、青陽縣和九華山管理處劃屬蕪湖市,當塗縣劃歸馬鞍山市,宣城地區轄宣城、郎溪、廣德、寧國、涇縣5縣。

1987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宣城縣,設立縣級宣州市,並同時設立了宣城地區。

1988年1月,績溪、旌德2縣正式劃歸宣城地區管轄,至此,宣城地區共轄6縣1市:郎溪縣、廣德縣、寧國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和宣州市。

1997年3月,國務院撤銷寧國縣建制,設立寧國市,為省轄縣級市,由宣城地區代管。

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宣城市設立宣州區,以原縣級宣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宣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疊嶂中路。

2001年1月,宣城市正式成立。自此,宣城市轄郎溪縣、廣德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和宣州區,代管省轄縣級寧國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