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觀測數據顯示:白矮星氦大氣層中存在非徑向振幅

來源:酷知集 1.13W

導語:白矮星,因其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故得此名。白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它主要由碳構成,外部覆蓋一層氫氣與氦氣。目前,天文學家基於開普勒探測器觀測數據,觀測到一顆熾熱白矮星氦大氣層中存在非徑向振幅。天文學家表示,此項發現對於研究測試徑向差動自轉和星球殘骸進化的內部成分層化具有重要意義。

開普勒觀測數據顯示:白矮星氦大氣層中存在非徑向振幅

白矮星,因其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故得此名。

PG 0112+104是首顆探測到存在氦大氣層的白矮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0.5倍,有效溫度達到29600攝氏度。近期,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赫耳墨斯教授帶領的一支天文學家小組發現由於PG 0112+104存在非徑向振幅,導致亮度出現變化,最終使該星球歸入“可變氦大氣層白矮星”。

研究人員使用開普勒探測器能夠發現PG 0112+104白矮星脈動振幅,2016年中期,這顆白矮星被持續觀測近3個月時間。研究人員指出,我們使用開普勒探測器進行不間斷光度測定,發現一顆熾熱白矮星的氦大氣層中存在非徑向振幅。

美國天文學家透過開普勒探測器,發現PG 0112+104白矮星氦大氣層中存在非徑向振幅變化。

基於開普勒探測器,研究小組探測到11個獨立的脈動模型,多數模型具有可靠的模型識別,並能證實白矮星表面旋轉週期。研究人員強調稱,最新觀測到的白矮星振幅非常低,之前白矮星觀測的靈敏度很難發現這一變化,尤其是使用陸基望遠鏡。同時,天文學家探測到表面自轉速率的清晰測光信號,很可能是某一點出現旋轉進入觀測視野。他們強調指出,PG 0112+104是首顆探測到與表面旋轉週期相符測光信號的脈動白矮星,其表面旋轉速度大約是10.17小時。

研究小組指出,我們猜測這種測光信號是由於表面不透明來源紫外線重新分配流量導致的,很可能是由於一個弱磁場所形成的。

據悉,這項研究突出了恆星旋轉對於我們理解恆星進化的重要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