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来源:酷知集 2.19W

导语:2019年端午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到来了,现在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也正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苏醒,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人们要挂艾草的时候,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呢?传说端午节挂艾草能驱邪,下面有一则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我们可以来看看。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端午插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营蒲作为重要的节日活动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清扫庭院,采来菖蒲、艾条插在门嵋,或者悬挂在房间里。人们还用菖蒲、艾叶、蒜头等制成艾虎、花环等佩戴,不仅美丽芬芳,还可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篙。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艾,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性温,味苦,可人药。用晒干的艾叶做成艾卷,能灸治多种疾病。煎服有止痢、止血和治疗妇女病的作用。而且艾的清香气息还能驱赶蚊蝇。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曹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在门上、室内悬艾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疾病流行的时候,在室内点燃艾绒,用烟熏,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

实际上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就已认识到艾的药用价值,《孟子·离娄上》说:“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生不得。”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艾是可以治病的。用艾治病的方法是把艾叶制成艾绒灼烧以灸病。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这一天人们都洒扫庭院,除了在家里挂艾枝、悬菖蒲,还要在院子里面洒上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也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五月初五一大早,人们就起床,踏着露水到田野或花园去采集艾蒿。回来后,把它悬插在门上,叫“插艾”。这一习俗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南朝。梁宗懊《荆楚岁时记》云:

“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赌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雄毒气。”

所以民间插艾于门,目的是借助其挥发的气味,驱除邪气,消去病灾。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第2张

艾草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一则传说是,唐朝嘻宗年间,黄巢造反。打到河南邓州城下,黄巢发现难民纷纷逃亡。黄巢见一中年妇女怀抱五六岁大孩,手拉二三岁小孩,便问她为什么离家外逃。妇人答道:

“衙门说黄巢来血洗邓州,让大家逃命。”再问她为什么拉小抱大,妇人答道:“抱着的孩子是个孤儿,父母双亡。拉着走的这个孩子是我的。万一丢下一个,我就丢下这个小的。”黄巢听了深为感动,对她讲:“我黄巢专杀贪官污吏。你爱别人的孤儿,我爱天下的百姓。”说着,顺手拔下路边两株艾苗给她说:“有艾不杀!请大嫂回城对穷人说,只要门上插艾,就不会受到伤害。”妇人立刻回城传话,很快传遍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第二天恰是端午,起义军攻邓州,看见门上插艾者不杀,开仓分粮,万民尽呼。从此便留下了插艾的习俗。

另一则传说是,很久以前,民间闹灾,一天,老神仙来到人间,变成个小老头,到一个村子巡视。他见一个老妇人用白面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饼子和馒头。小老头便向她要饭,不但什么都没要到,反而遭来了辱骂。小老头见老妇人太恶毒,便在她家墙上写下“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几个字,便化作青烟遁去。第二天一早,老神仙拿着瘟瓶来到村子上空,忽见一妇女抱着大孩子、领着小孩子急忙过河。老神仙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抱小孩子?妇人回答:“大孩子是前妻留下的,小孩子是亲生的。我要照顾好这没妈的孩子。”老神仙很受感动,拔了一株艾篙,教村民插在自家门便可免灾。虽然天上撒下了瘟疫,但全村人都得救了。而这一天,恰好是五月初五。

古人插艾是很有讲究的。所插之艾,有的做成人形,有的扎成虎形。有的把艾条插于房门的两侧,用葛藤绕缠起来,上面再悬一两枝曹蒲,远观翠绿,近闻清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美化。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第3张

端午节

 端午节插艾草的古诗记载

《端午晓起》

村儿卖芍呼深巷,晓籁传潮耳鼓麻。

门悬蒲剑艾枝针,巷插灵符另进那。

《重午》

叶底榴花先蜂蜡,街头初卖范池冰。

世间各自有时节,萧艾着冠称道陵。

《采艾》

“未能免俗与今同,率小儿孙越岭东。

采得芜芜新绿艾,为人为虎佩身中。”

《艾人》

“搏艾为人事亦奇,家家防疫系门相。

果能驱兔无灾恙,天下应多不死儿。”

《艾虎》

“寻常一样三年艾,今日妆成百姓王。

不有闺中夸斗巧卜如何草木亦生光?”

热门标签